一、面临的挑战  

       随着业务复杂度越来越高,软件应用系统规模也日益扩大,但企业面临多变的业务市场,使得业务需求从提出到IT实现的周期要求也越来越快,如何确保业务需求在IT开发各环节能正确、高效传递,全过程可控、可视、可度量,是当前科技管理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。需求管理与跟踪在整个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越来越重要,直接关系到业务是否成功投产应用。人们逐渐认识到需求活动不再仅限于软件开发的最初阶段,它贯穿于从需求提出到需求实现的整个生命周期。这个“古老”而又“新鲜”的课题,依然是目前困扰业务部门和IT管理者的最大问题之一,主要现象突出反映在:

  业务人员发现上线后的需求与实际提出的需求出现较大差异 ,即系统上线后与实现业务需求不一致;

  新的业务需求像“雪片”飞来,需求碎片化突出,而且还经常变化,导致最终无法提供最新的完整需求基线。且变更不受控,需求变更关系不清、影响不明,导致需求变更影响无法明确,严重影响开发进程;

  业务需求如何正确表达,并且快速有效、不失真地传递给IT部门进行实现,是业务和IT部门之间面对的非常大的挑战。

  需求管理粒度过粗,通常只基于文档级管理,不能满足需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,缺乏需求内容级管理手段,无法进行需求内容条目级跟踪管理。

  需求内容变更频繁,缺乏严格有效的流程控制和审核跟踪机制,使得需求状态不可知,版本混乱、碎片过多、需求冲突现象频繁。

  需求间彼此孤立,无法明确需求与需求间的关联关系,需求与设计、开发、测试和发布活动间也缺少跟踪关系,同时不同业务、不同系统之间没有需求关系映射,导致需求变更缺乏跟踪手段,无法进行影响性分析。

 

二、方案描述  

       我们的目标:缩小业务与IT的鸿沟,提升IT对业务的支撑能力

 

(一)我们的观点

  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管理需求:从业务需求开始,建立需求与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发布、运维的关联,实现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从而实现需求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。

 

       用标准化方法来描述需求:清晰、完整、一致的需求描述是需求管理的前提,为避免需求碎片化、遗漏、不一致,应采用标准化方法(工艺)和模板,描述需求,提升需求质量,最大程度获得组织内对需求的一致性认同。

  用企业架构框架实现需求的内容管理:以企业架构框架思想,进行需求内容的结构化表达与管理。通过构建需求结构化管理框架、条目化分解、结构化组织、建立需求及需求要素间的多维关系,从而实现需求内容的结构化表达与组织,为需求内容跟踪、变更影响分析等打下良好基础,实现需求内容的精细化管理。

 

       需求条目化是需求内容管理和跟踪的基石:只有对需求内容进行结构化分解、条目化管理,在此基础上建立需求关联关系、才能实现需求间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分析,才能使需求变更控制、状态跟踪和影响性分析落到实处,才能进行有效进行需求内容及状态的跟踪与管理。

 

(二)我们的方案

  1.需求管理能力框架

  我们参照CMMI、BABOK、PMBOK、TOGAF模型,对金融行业的需求管理组织及其能力发展过程进行调查研究,结合业界最佳实践,分别从组织(Organization)、流程(Process)、方法( Method)、人员(Human )、工具( Tools)、度量(Measure)和资产( Assets)的7个维度总结需求管理组织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能力,构建需求管理能力框架,为适应需求组织在各自阶段的能力发展要求。

 

 2.需求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需求一体化管理机制,提升需求质量,维护需求管理秩序,促进组间高效协,加速开发过程,并形成需求资产沉淀:

  以需求组织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,促进需求管理过程的标准化、流程化,促进组间高效协同,加快开发进程;

  以需求工艺方法的不断优化和人员持续培养为手段,促进需求质量提升,为开发过程导入高质量需求,避免需求碎片化和频繁变更带来的开发返工;

  支持采用双模驱动方式: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和敏捷开发模式;

  将需求质量管理和需求变更管理机制,维护需求管理秩序,形成稳定、统一、正确的高质量需求,并能在开发过程中正确传递;

  支持需求内容级切分、关联和过程跟踪,支持开发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要求;

  采用需求统一框架,对基线化需求进行资产管理,形成企业级需求资产库,提升需求资产复用能力,为加速开发过程支持支持。

 

3.需求管理实施路线

  建立需求变更管理流程,避免需求变更随意性

  统一需求模板,初步实现需求标准化

  建立需求管控流程,逐步覆盖从需求提出,到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上线发布的各个环节,实现全命周期需求过程管理

  研究需求分析工艺方法,进行需求分析和编制方法培训,提升需求质量

  建立需求内容管理方法及工艺,形成条目化需求,进一步深化需求跟踪关系,建立需求跟踪矩阵

  依托业务架构,实现业务与IT的统一语言,建立企业级需求管理 实现精细化管理,建立后评估体系,实现需求的分析评估

 

4.需求管理体系建设

  以需求的生命周期为基础,明确各环节需求活动的目标和范围,形成需求生命周期能力模型。基于能力模型,定位需求管理工作内容和管理边,为需求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指导

  建立并完善需求管理体系是需求管理走向规范化、工程化的基础

  构建需求管理实施工艺、方法,是需求管理措施落实的最重要保证

  建立完善的需求管理组织体系及流程,是需求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组织保障。

 

三、业务价值  

       一体化需求管理流程、规范管理行为:以需求交付上线为主线,贯穿软件开发的全命周期,覆盖需求获取、需求分析、软件开发、验收测试和发布上线各个阶段,通过标准化、流程化、透明化的管理过程,实现需求管理过程的可视、可控、可度量、可分析。

  流程协同、提升管控效率:融合需求过程管理的各项活动,形成一体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,避免多头管理,提升管理协同效率和一致性,提升软件开发效率。

  需求变更不再失控:建立需求基线,规范需求变更流程,对需求变更进行全过程状态管理和跟踪,避免因需求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。

  消除需求碎片,建立需求关联:借助TOGAF标准,构建需求框架,建立需求间关联,消除需求信息孤岛,为需求评估、需求跟踪和变更影响性分析提供基础。

  需求影响性分析,提升软件质量:通过需求流程管理,建立需求与开发活动的关联关系,通过管理过程,控制需求导致的质量风险;通过需求内容管理,建立需求与需求条目间的关联关系,进行需求变更影响性分析,规避变更带来的质量风险。

  实现内容级的管控,精细化管理:按照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“的管理思路,管理流程向前向后延展,并逐步实现从“过程管理”向“内容管理”模式过渡,逐步实现“需求内容级“的过程管控,透明化开发管理活动,实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。

  过程度量,效能评估:通过对需求管理过程的度量分析,实现对软件开发效能、过程管理效率、交付质量和人员效能的有效评估,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快速掌控信息,及时作出管理决策。

四、方案优势  

       1、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,支持CMMI三级标准落地

  以CMMI三级标准为基础,参考IT冶理模型(COBIT)和项目管理标准(PMBOK 5),结合需求管理现状,融合项目管理、需求管理、开发管理和质量管理过程,形成一体化管理流程,标准化定义IT管理过程和活动,使应用开发管理过程各环节间交互透明流畅,所有工作完全按照科学化的流程有条不紊地执行,并实现过程信息和过程交付的有序沉淀,为管理评价和分析提供的强大的信息支撑。

  2、以企业架构(TOGAF)为指导,进行需求内容精细化管理

  引入企业架构管理理念,按照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管理思路,需求管理流程向前向后延展,并逐步实现从“过程管理”向“内容管理”模式过渡,通过对需求内容(文档)进行结构化拆分形成需求条目或制品,透明化需求管理活动,实现管理过程的精细化:如基于需求内容的过程管理、基于需求内容的基线管理、变更管理和统一发布管理、基于内容级的统一度量和质量管理等等。

  3、需求过程的透明化、可视化管理

  为实现管理过程的可衡量、可评价,以需求为视角,建立应用开发过程的指标度量体系,对开发进度、开发产能、开发效率、管理效率、交付质量和人员效能等进行有效评估。同时,按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的需求,实现既可以宏观掌控,又可以微观洞察,提供快捷、方便的统一管理视图,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快速掌控信息,及时进行管理决策。

  4、与项目管理、开发管理、质量管理、配置管理良好融合的能力

  该解决方案以需求现实为主线,管控需求提出到实现的全生命周期,在以CMMI为标准的同时,参照项目管理标准(PMBOK 5)、ISO20000质量标准,以支持对项目管理、开发管理、质量管理和配置管理过程的全面融合。

相关方案

获取更多相关方案详解,立即咨询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