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企业服务领域中亮眼的新赛道,RPA(机器人流程自动化)专注于以软件代替重人力且重复性高的工作,比如财务人员可以用 RPA 机器人自动完成报销票据的识别、录入和审批的流程。
中国RPA市场尚在起步阶段,国际机器人联盟(IFR)的调查报告显示,在全球范围内的RPA机器人应用密度对比中,排名第一的韩国每10000名工人中有710个机器人,相比之下中国的机器人应用密度只有97,市场仍是蓝海一片。
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,以及B端商业需求爆发,RPA行业焕发新生机。当引入NLP、OCR等AI技术后,RPA技术变得更智能,拓展了RPA的边界。
同时,伴随着社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要,RPA稳定、提效、易用的特性深得企业青睐,在企业纷纷寻求自动化的大趋势下,RPA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应用,极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。
RPA赋能基金数字化运营
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、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持续提高,基金业务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,使得基金行业日常运营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。
比如,基金交易市场收盘后,运营部业务人员需要完成基金的开户、申赎、清算等工作,以及投资交易的清算和对账等工作。
在流程处理期间,业务人员需要一直盯着电脑屏幕,实时监控每个环节的运行情况,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操作,点击系统中的按钮及弹出的窗口,涉及点击次数高达数百上千次,这个过程中无法同时处理其他工作。
据了解,晚间清算业务涵盖了清算业务80%的工作量,其中人工操作频繁且每日重复,以及在各个业务系统间的辗转,严重限制了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。
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华夏基金)就一直面临这样的问题,大量精力放在给业务系统投喂标准数据上,繁复的操作让员工又累又没有成就感,如果这时候能有一个机器人,让它下网银它就下网银,让它填表单它就填表单,那肯定方便不少。
华夏基金选择了来也 UiBot产品,发挥了来也UiBot可视化编程易于上手的产品特色,实现了科技与业务的快速融合。
来也UiBot带来了“运小能”
来也科技CEO汪冠春表示:企业引入数字劳动力已是大势所趋,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的核心基础设施。
来也科技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领域已有20多年历史,通过RPA + AI打造的智能自动化产品来也UiBot已服务数十个行业。
来也UiBot里面有3个组件,第一个组件是UiBot Creator用来搭建机器人,第二个组件是UiBot Woker用来运行机器人,第三个是UiBot Commander用来部署、运维和调度机器人。
去年,来也科技举行RPA+AI平台产品发布会“Laiye Lead 2020”,推出了全新的RPA+AI平台产品——UiBot Mage。这是全球首个专为RPA机器人打造的AI能力平台,通过与来也科技RPA平台UiBot无缝衔接,将AI能力快速应用到自动化流程中。
UiBot机器人,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电脑上批量重复的操作,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投入,有效提高企业现有办公效率,准确、稳定、快捷地完成工作。
来也UiBot针对华夏基金的实际情况,推出了“运小能”,通过运营部同事对字符、数组、字典表等编程概念的理解和学习,如今已经编出120多条RPA流程,不仅在估值核算、交易支持、注册登记上面有不错表现,还出圈到了合规、客服。
例如在填单据上,期货公司出入金需要填写期货公司指定单据并签章。单据样式多且变化,HI按照指令填写还会双人复核。
针对此项难题,只需要一个RPA流程,从系统读到数据,判断期货公司后挑出对应单据,按照选定标记移动光标,然后填入数据,期货公司单据变化只需秒改 RPA 里的“选定标记”即可。
此外,从2020年9月开始,华夏基金需要将定期报告传递给代销机构,“运小能”不仅能实现精准发送,还会体贴的给压缩包邮件编号。
有了“运小能”之后,华夏基金的运行成功率高达93.04%,运行成功次数52121次。
云巴巴一直秉持最严谨的态度,选取品质最高的科技产品。我们与国内外知名科技厂商深度合作,包括腾讯、阿里、华为、眼神科技等等,并获得部分厂商金牌代理权限。面向各行各业B端客户,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,助力企业数字化轻松转型。
更多产品了解
欢迎扫码加入云巴巴企业数字化交流服务群
产品交流、问题咨询、专业测评
都在这里!
1月16日,2025腾讯产业合作伙伴大会在三亚召开。云巴巴,荣膺“2024腾讯云卓越合作伙伴奖—星云奖”和“2024腾讯云AI产品突出贡献奖”双项大奖
企业如何科学选型?云巴巴将从需求诊断到落地实践,来帮助有需求的企业梳理选择方向。
上个月快麦小智再次推出多项重磅功能更新,从知识库优化到营销链路升级,全面赋能商家实现效率与复购率的双重跃升。
网宿科技全站加速WAS_CDN通过“三重融合”技术架构,为企业提供“降本-增效-合规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在保障业务连续性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,实现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的双重跃升。
如何选择一款适配游戏研发特性的项目管理工具,成为团队突破“版本延期魔咒”、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。